Blog Details

  • Home  
  • 美团市值蒸发5000亿!不惜一切代价,股东:我才是代价

美团市值蒸发5000亿!不惜一切代价,股东:我才是代价

京东外卖率先打出“全年免佣金”的口号,迅速吸引了大量商家的目光。同时,京东为骑手提供了五险一金、恶劣天气停单保障、甚至陪护假等一系列优厚福利,这无疑赢得了广大骑手群体的青睐。截至2025年5月,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,入驻餐饮门店超过150万家,全职骑手规模更是激增至10万人以上。

而阿里系也趁势激活了沉寂已久的饿了么,整合资源,推出“淘宝闪购”业务,通过流量倾斜和巨额补贴,与竞争对手争夺用户。阿里据传投入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外卖和闪购业务,淘宝闪购上线仅三天,便创下了日峰值千万单的惊人纪录。

三国鼎立,市场格局剧变

原本“美饿”双雄对峙的格局,瞬间被京东和阿里打破,演变成了美团、京东、饿了么三足鼎立的混战局面。根据瑞银的最新报告,美团的市场份额从之前的74%下滑至65%,而饿了么则逆势上涨,市场份额从13%飙升至28%。京东作为新晋玩家,虽然份额相对较小,但已成功稳固了7%的市场地位。

利润雪崩:美团的艰难应战

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美团在二季度不惜血本,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225亿元,同比激增51.8%,比去年同期多支出77亿元。这些巨额资金主要流向了用户激励、广告投放以及骑手补贴。为了留住用户,美团推出了大量的红包和免单券;为了稳定骑手队伍,平台增加了配送补贴,导致单均配送成本上涨0.3至0.4元;为了维持商家忠诚度,美团更是试点“阶梯佣金”模式,对月销超过800单的商家,佣金费率降至10%。

然而,最让美团倍感压力的是骑手社保问题。京东外卖从一开始就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此举不仅赢得了舆论的赞誉,也赢得了骑手群体的支持。在监管和市场双重压力下,美团也不得不承诺为骑手提供更全面的保障。然而,如果美团全量为骑手缴纳社保,这将进一步拖累其单均盈利,每单的亏损幅度可能高达0.3至0.4元。

这些“自救”举措并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。2025年8月27日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,美团实现营收918亿元,同比增长11.7%,但令人扼腕的是,经调整净利润仅为14.9亿元,同比暴跌89%。这意味着美团陷入了“增收不增利”的泥潭,经营利润率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3.7%骤降至0.2%。其中,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经营利润同比锐减76%,从去年同期的152亿元跌至37亿元,利润的雪崩景象触目惊心。

资本市场的严厉审判与股东的巨额损失

资本市场对这份惨淡的财报反应极为冷酷。8月28日,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,美团港股股价便遭受重创,暴跌12.55%,收盘价仅为105港元。知名金融机构纷纷下调美团的目标价和评级,花旗更是将美团目标价从188港元大幅砍至133港元,并将评级由“买入”下调至“中性”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相继调低了对美团盈利能力的预期。

雪上加霜的是,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股价下跌的颓势。在过去的两周内,南非媒体巨头Naspers旗下的Prosus悄然出售了约2.5亿美元的美团股票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机构之一,Prosus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团前景的悲观预期。截至本周二,Prosus持有美团2.575亿股股票,持股比例已降至5%以下。

在这场残酷的资本战中,股东们成了最大的输家。自2025年以来,美团股价累计跌幅高达23.34%。创始人王兴的身家也蒸发了20.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50亿元),成为2025年以来内地富豪榜上跌幅最惨重的一位。而那些持股比例较低的小股东们,他们的损失则更为惨重。他们无奈地发现,自己成为了王兴那句“不惜一切代价”中的牺牲品。“每天点京东外卖能省5块钱,可股票账户一天就亏5000块,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!”一位股民的自嘲道出了无数投资者的心声。

在美团财报电话会议的评论区,投资者纷纷疾呼要求美团回购股票以稳定股价。然而,美团管理层在本次会议中罕见地未披露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指引,这一细节被资本市场解读为对短期盈利能力恶化的默认。

商家骑手两重天,行业生态堪忧

在这场补贴大战中,商家们表面上享受着平台的优惠,暗地里却叫苦不迭。某连锁茶饮品牌为了迎合不同平台的特供需求,研发部不得不连夜修改配方以降低成本。

骑手群体则经历了冰火两重天。深圳骑手小李晒出的工资条显示,基础单价虽然上涨了2元,但超时罚款却从3元飙升至5元。而平台新推出的“微笑送达”考核更是令人啼笑皆非,要求送餐时必须露出八颗牙齿,一旦被投诉,将被扣除200元。

这场战争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,参战双方都高举着“改善行业生态”的大旗,实则却在干着摧毁行业根基的勾当。美团高喊要为骑手缴纳社保,转头却将保险扣款计入成本;京东承诺免佣金,暗地里却提高了配送起价。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罗马的角斗场,资本家们在高高在上的包厢里啃食着葡萄,看着底层斗士们在沙场上互相厮杀。

监管出手与行业的未来走向

2025年5月,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主要平台,明确反对“低价倾销”、“强制二选一”等不正当竞争行为。《人民日报》等中央媒体也发文呼吁行业转向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,而非沉溺于消耗性的价格战。美团随后也紧急澄清,其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”的核心是反对“低价低质的内卷式竞争”,而非参与补贴大战。CEO王兴也在电话会议上四次提及“反对内卷式竞争”。

然而,这些表态已然无法挽回投资者的信心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美团股价已跌去33%,而京东的跌幅更是高达30%。这场所谓的“外卖大战”,与其说是行业竞争,不如说是对股民钱包的“无差别轰炸”。

京东CEO刘强东的巨额投入,日订单量一度冲到1000万单,但每单高达5元的补贴,让京东一天便烧掉5000万。而早已功成身退的腾讯,去年已清仓了美团股票,今年又减持了京东股份,如今这两家巨头在外卖市场的激烈对峙,连一个劝架的都没有。

海外扩张的挑战与成本压力

美团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之路也并非坦途。2025年5月,美团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进军巴西外卖市场,此举直接威胁到了Prosus旗下的巴西外卖平台iFood的业务。iFood作为Prosus的核心资产之一,2025财年经调整EBIT利润率高达27%,美团的介入无疑将加剧巴西外卖市场的竞争。

与此同时,美团在中东地区推出的外卖品牌Keeta,在短短四个月内便占据了沙特外卖市场约10%的订单份额。然而,Keeta在沙特面临着本土及区域玩家的激烈竞争;而在巴西市场,本土平台iFood凭借62%的市场份额和自建物流网络的“1小时达”服务,构筑了极高的竞争壁垒。这些海外业务的拓展,也显著推高了美团的成本,其二季度营收成本同比增长27%,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这些海外业务的投入。

美团看似“挥霍”股东资金的背后,实则是其本地生活霸权遭遇结构性挑战,被迫进行的应战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巨额投入并未能带来预期的增量,股东的资金如同石沉大海。

悬而未决的行业未来

广东省餐饮协会近期透露,正在酝酿《反平台剥削公约》,这一组合拳可能会比预想来得更快。外卖行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:要么重蹈网约车行业的覆辙,在形成垄断后对消费者进行加倍收割;要么触及监管的“红线”,像教培行业那样在一夜之间遭遇“归零”的命运。未来的方向,仍充满未知。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