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Details

  • Home  
  • 向蓝天发起挑战?解读Honda愿景与HondaJet的特点

向蓝天发起挑战?解读Honda愿景与HondaJet的特点

大约40年前,1986年,Honda开始了对飞机的基础研究,在日本埼玉县和光市新设立了基础技术研究中心,开始了机体与发动机技术的研究项目。

基础技术研究中心是开发面向21世纪新领域技术的研究机构,飞机是其研究主题之一。项目负责人是初代HACI社长藤野道格。飞机项目的目标是结合先端的航空技术,自主研发出Honda自己的小型飞机,这对尚不具备航空技术的Honda而言是超乎想象的巨大挑战。

项目启动后,藤野社长即刻赴美,开始了白天亲手制造部件,制作螺旋桨飞机,晚上学习先进航空技术的生活。在航空领域,Honda是后来者,而正因如此,在基础研究阶段,团队上下在慎重考虑后,便立下了打破常规,创造压倒性价值的共同目标。

飞机设计正式开始于1987年。在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拉斯佩特飞行研究实验室的合作研究下,1993年,Honda首架六座实验用小型喷气式飞机“MH-02”问世。4年后,“将发动机配置于主翼上方”这一构想被提出,成为HondaJet别具一格的特点。

对实验机MH-01进行基础研究的开发小组(藤野道格,右三)

一般的小型商务喷气飞机将发动机配置于机体后部左右两侧,而若将引擎配置于主翼上方,会增加空气阻力,削减升力,从而影响速度和燃油效率,这是当时航空业难以攻克的难题。

如果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减少高速飞行时的升致波阻,是不是就能实现将发动机配置于主翼上方却不增加阻力呢?

藤野社长率领约四十人的开发小组,通过反复试验,证实的这一构想,被航空业评价为“飞机设计的一大重要发现”。

一般的发动机配置(左)和HondaJet的发动机配置(右)

最初的两年,团队展开了理论检验模拟实验,并借用波音公司的设备进行了风洞实验,1999年才开始实际的设计。在完成机体组装,强度试验,系统功能试验之后,终于在2003年开始了飞行试验。同年12月首飞成功,其机体与发动机均由公司自制,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。

飞行试验实拍。试验接连完成,航空公司员工赞不绝口。

飞行试验的成功证明了HondaJet的高性能与巨大的商品潜力,但公司内部对其商业化可行性仍抱有疑问。航空业专业程度高,此前也没有跨界入局的先例。当时正在研发的HondaJet也很有可能随着理论试验机的飞行试验被画上句号。

藤野社长直接与管理层展开交涉,提出了“至少最后能在航空展上展示我们的飞机”的请求。于是,2005年举办的世界最大航空展之一EAA AirVenture Oshkosh(奥什科什航空展)成为了最后的希望。

展览当天,HondaJet降落至跑道,并移动至停机坪区域,受到了超过1000名航空爱好者的围观,以及 “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飞机”的赞誉。

2005年EAA AirVenture Oshkosh(奥什科什航空展)上的首次亮相